招生信息网

【教师风采】 | 妙笔绘就山河韵,丹心传承国画魂——记教育学院徐国生老师

来源:云旅教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量:



教院风彩

师说新语

匠心育桃李 卓越展风采

徐国生照片.jpg


个人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530211659.jpg
教师:徐国生 


丹青绘就育人梦


徐国生,满族,1993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高校教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苏百钧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北京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院聘画家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获得者

2024年作品《夏至》《远方》发表于《美术观察》

2024年作品《晚秋》(合作)入选“南田秀逸2024年中国画作品展”(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

2020年作品《夏至》入选“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展”(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2020年作品《远方》入选“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2020年作品《日晞》入选“品真格物——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展”(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省市级展览20余次

《浣碧》50X32cm 绢本 2023年.jpg

在青年画家与高校教师的双重身份中,徐国生老师始终以丹青为笔,以育人为墨,在工笔画艺术与美育教学的交融中书写独特的教育篇章。这位1993年出生的满族青年,师从中国工笔画大家苏百钧教授,凭借次入选中国美协国家级展览以及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斐然成绩,成为当代工笔画坛的新锐力量;更以"让艺术滋养教育,用美育点亮课堂"的初心,在学前与小学教育专业的三尺讲台上,为零基础学生打开通向美的大门。

《有风的地方18X28cmX12 绢本 2024年 推送放第二张.jpg

一、笔墨耕耘:在工笔画坛绽放青春力量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北京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院聘画家,徐国生老师的艺术之路始终扎根现实,关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拾光》161X99cm 纸本 2025年 推送放第一张.JPG

国家级展览屡次获奖:2020年10月作品《远方》获得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入会资格,2020年12月作品《日晞》获得“品真格物”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展最高奖入会资格,2021年3月作品《夏至》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展最高奖入会资格,2024年合作作品《晚秋》入选“南田秀逸”中国画作品展,2025年作品《有风的地方》入选“亮丽北疆,多彩暖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写生作品展览”同年两件作品《夏至》《远方》发表于核心期刊《美术观察》。作品获得省市级展览20余次。

《远方》135X135cm 绢本 2020年.jpg

生态审美贯穿创作:其作品以工笔技法细腻呈现自然之景,既饱含对生态环境的深情观察,又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主题,努力在传统工笔中注入现实情怀。

《胧月》50X50cm 绢本 2022年.jpg

二、美育赋能:为教育专业学生点亮审美之眼

面对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零基础学生,徐国生老师创新构建观察力培养基本功训练的教学体系:

(一)从“发现美”开始:重塑审美认知

观察力培养教学激活感知:从临摹教学开始,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经典作品的处理方式与细节表现,在校园中以自然为师,对照真实花卉风景进行写生,以“自然笔记”记录草木肌理、建筑线条,让一草一木皆课堂成为教学常态。

经典赏析提升修养:剖析古代绘画的色彩运用、细节处理,现代画家的构图安排,新技法的探索,引导学生在名作中领悟美学精髓。

256993dbced45ab127d2a3a18b06e9f.jpg

(二)从“会用笔”起步:夯实绘画基础

阶梯式训练体系:从线条的运用到色彩搭配最后到临摹和创作的进阶路径,学习花鸟画与山水画的课程安排。

个性化指导方案:针对基本功较差学生提供较为简单和易掌握的学习材料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节奏。

三、以赛促学:在实战中锤炼艺术品格

徐国生老师坚信比赛是最好的成长催化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相关的美术类比赛。其中指导学生参加校级比赛获奖多次,丽江市青少年书画大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多人,指导学生参加云南省大学生艺术作品展一等奖3人,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青年中华术语大赛,青年中华墨金奖2人,银奖1人。

3cde1f13360d8ba2549161edea2d635.jpg

四、教育理想:做艺术与教育的摆渡人

从画室到教室,徐国生老师始终保持双重身份的深度融合

科研反哺教学:主持校级课题《东巴画引入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创新研究》,将本土绘画东巴画与教学相融合,努力探求一门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教育厅课题《民族交融视域下丽江白沙壁画艺术研究》主要是从民族交融角度去研究白沙壁画,同时在国画教学中也能将壁画的相关技法融入进来,为美术课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文化传承使命:真正的教育之美,是让每个学生眼中都有星光,心中都有诗意。在课堂上,从未接触过国画的学生,如今能熟练运用颜料画出各种植物动物。

微信图片_20250530212547.jpg


结语:以艺润心,以美育人

微信图片_20250530211622.jpg



从斩获国家级美术奖项的青年才俊,到带领零基础学生叩响艺术之门的高校教师,徐国生老师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美育工作者的双重使命:既在画布上描绘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更在学生心中播撒美的种子。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当艺术与教育相遇,一支画笔可以承载的,不仅是工笔画的细腻笔触,更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美育之光。在滇西北的教育土地上,这位年轻的90后教师正以丹青为舟,摆渡学生从艺术的此岸,抵达教育的远方。


来源:云旅教院

编辑:李庆堂

一审一校:李静

二审二校:李倩

三审三校: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