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网

学在旅院,你也可以成为侃侃而谈的“名师”!

来源: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7.05

浏览量:




“大学生文化沙龙”是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图书馆的传统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同学们对阅读书籍的兴趣为目的,鼓励同学们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回顾下本学期

学校举办的八场“大学生文化沙龙”活动吧!





梨园锁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初探与鉴赏



4月10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四期第一讲大学生文化沙龙在图书馆主馆四楼成功举办,本次大学生文化沙龙由文学院沈奕桐同学主讲,郎凯琪同学副讲。

沈奕桐同学在本次沙龙和大家探讨的是京剧这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首先从什么是京剧这个话题切入,进而展示了《同光十三绝》这幅为后来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留下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的画像。然后介绍了戏剧界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及其作品,情到深处还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了他喜爱的戏剧作品,让同学们一饱耳福。随后,郎凯琪同学与大家共同探讨了京剧行当、京剧脸谱、京剧伴奏乐器、京剧服饰。



老年人与智能机



4月17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四期第二讲大学生文化沙龙在图书馆主馆四楼成功举办,本次大学生文化沙龙由艺术设计学院颜丹阳同学主讲。

颜丹阳同学从产品需求与情感体验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机的相关经验与诉求:颜丹阳同学利用假期机会,实地参与了家乡当地政府组织的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设计调查与项目推进,整个团队更加深刻理解了老年人智能机产品需求与情感交流之间的现实问题。接下来颜丹阳同学给大家讲解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团队发现88%的年轻人都愿意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81.8%的年轻人都曾教过身边的老人使用手机,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97%的老人都有记不住的情况,只有11%的老人是真的不愿意学习智能机的。对于“老人和智能手机”项目的探索,不仅是产品设计和体验,其实更是一场年轻人对于老年人的生活态度、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探索与发现。

整个沙龙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积极参与沟通交流,让大家看到年轻人对智能化时代情感沟通问题的重视。在活动结尾,颜丹阳同学号召大家关爱老人身心健康,走进老人的精神世界,带他们一起感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探索晚年生活的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


《红楼梦》中少年梦




4月24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四期第三讲大学生文化沙龙在图书馆主馆四楼成功举办,本次大学生文化沙龙由文学院张成斌同学主讲。

沙龙开始,张成斌同学以《红楼梦》的“梦”字开场,直切主题:“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随后,他介绍了作品《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并分析了几个典型的代表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尤三姐,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更进一步的深入。

最后,结合实际通过《红楼梦》中贾宝玉等人的成长经历

联系到我们的自身成长:“贾宝玉有梦,林黛玉有梦,你有梦,我也有梦,少年的成长就是梦相随,《红楼梦》就是少年梦。”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的故国梦



4月17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四期第四讲大学生文化沙龙在图书馆主馆四楼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文学院徐骄杨同学主讲。 

本次文化沙龙,徐骄杨同学主要分享的是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陶庵梦忆》一书,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本书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

沙龙过程中,徐骄杨同学从“书香富贵”、“张家园林”、“公子讲究”等方面切入,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描述了当时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为大家展现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同时借由“梦”字展开,描述了作者在苦难过后对过往种种的追忆和反思,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来表达作者的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通过徐骄杨同学的讲述,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虚幻飘忽的内心感触,以梦那样一种神奇的力量,恢复逝去的美好时光,唤回昔日的幸福与欢乐,故而予人一种心灵的慰藉,生存的力量和希望。



《论成长这件事》

——致我们不可琢磨的成长



5月22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四期第五讲大学生文化沙龙在图书馆主馆四楼成功举办,本次大学生文化沙龙由信息院同学吴映忠主讲。

吴映忠同学从自身成长出发,讲述了一些关于成长的感悟和想法,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成长的话题。“成长就是不断遇见不同的人,不断回忆在人海里走散的人;成长就是不断的重塑自己;成长就是聚散有时,岁月无你不能肆意的哭,但能坦荡的笑;成长还是不断认识新的自己;成长就是你懂得在母亲节给妈妈送花,在父亲节给爸爸发钱;成长就是明白什么最幸福,什么最浪漫,然后努力去实现……”在场的同学也纷纷参与到话题中,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浅谈宫泽贤治作品中的

人生观与现实意义




5月29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四期第六讲大学生文化沙龙在图书馆主馆四楼成功举办,本次文化沙龙由文学院的张杨雨琪同学主讲。

沙龙开始,张杨雨琪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作者的基本资料:宫泽贤治是日本昭和时代早期的诗人、童话作家、农业指导家、教育家、作词家。也是名虔诚的佛教徒与社会活动家。生于日本岩手县。毕业于盛冈高等农林学校。宫泽贤治在生前几乎没有名声,待逝世后,他的作品才被文坛所重视,引起世界瞩目。   

接着张杨雨琪同学分享了宫泽贤治的一些作品,并讲解了自己阅读的感悟和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受到他人的误解与嘲笑,努力被视作异类、认真被当作死板、遵守规则就会被打上墨守成规的标签。这个时候我们应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宫泽贤治的作品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也教会我们只有奉献和创造才能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胸怀宇宙者,无论身处多么偏远处,总是能超越地方性而存在,每一个人成为新人,世界才是真正新生的世界。”

沙龙开展过程中,同学们纷纷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宫泽贤治的文字质朴,个中蕴含的意境比深邃还深邃,仿佛整个宇宙都包容在内。一个人要是没有对大自然的亲身体验以及对大自然的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哲学功底,根本写不出这些文字。张杨雨琪同学讲:“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传达精神信念,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被唤醒,因为一切源于自己本有的、最初对待人生的态度和那颗单纯的心。”




灵犀相通,色设与共

——创造触手可及的插画艺术



6月5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四期第七讲大学生文化沙龙在图书馆主馆四楼成功举办,本次大学生文化沙龙由艺术学院王海清同学主讲。

王海清同学在插画界小有名气,参加过诸多大赛且多次获奖,作品曾在珠海市古元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展出。王海清同学也向同学们展示介绍了他的获奖作品。

本次沙龙,王海清同学与大家交流了插画艺术的历史、基本发展历程以及其与设计和生活的联系。王海清同学说道,其实插画无处不在,围绕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例如十九世纪初出现在报刊、图书中的图画;之后出现的黑板报、版画、宣传画;现在大家衣服上的绘画;食品包装纸上的图案;房间墙壁上的绘画等等,风格、形式多样,色彩丰富。

最后,王海清同学鼓励同学们走到插画设计中来,从最简单的色彩与构成开始把心里的颜色与图案,以及在生活中产生的想法通过画笔描述出来,发现美,创造美。



碎片化文学——《太古和其他时间》

文学手法探寻



6月19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四期第八讲大学生文化沙龙在图书馆主馆四楼成功举办,本次大学生文化沙龙由文学院朱新怡同学主讲。

沙龙开始,朱新怡同学向同学们提问:“什么是碎片化?”“什么又是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呢?”带着疑问,朱心怡同学播放了一段《美国丽人》的视频。从视频引出碎片化这一概念——“碎片化”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 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碎片化叙事”指将文本内容打乱再拼合。

随后朱新怡同学开始讲解这本书的内容:作家在小说中虚构的世界名为太古。这是一座远离大城市、地处森林边缘,普普通通的波兰村庄。作者以抒情的笔触讲述发生在 这座村庄的故事,重点展示了几个家庭、几代人的命运变迁。小说以人道情怀杂呈偏远乡村的众生百相,为读者营构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日常生存景观。一群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家境的人物,生息歌哭在太古,他们承受着命运的拨弄、生老病死的困扰和战争浩劫的磨练,在生活的甬道里直觉地活着,本真地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都非常直露,他们的家庭纠葛都非常情绪化,他们追求幸福或燃起欲望的方式都散发着原始的气息,均为波兰百姓食人生的自然写照……从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启发,朱新怡同学列举了我们中国的优秀文艺作品中的碎片化运用,有《红楼梦》、《檀香刑》等。也得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应该是水到渠成,⽽不是蜂趋蚁附。⼀流的作品始终是完整而有力量的。”

活动现场


“大学生文化沙龙”系列活动倡导“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的理念,力争切实提高旅院学子学术交流、传递文化知识、领悟人生道理等的能力。截止2021年春季学期,“读书文化论坛”活动参加师生共计623人。




END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报出品
供稿:图书馆
欢迎提供资讯线索或供稿
投稿邮箱:2128145815@qq.com